太阳成tyc4633新闻 首页 > 信息中心 > 太阳成tyc4633新闻 > 正文
我们李星星教授事迹在《中国青年》《湖北日报》等报刊专题报道 时间:2025-05-06

《中国青年》| 李星星:做世界的“北斗”

2024年9月19日上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准时点火升空,成功将最后两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组网,开始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项国家重大工程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默默奉献的身影,李星星就是其中一员。他以北斗为伴,用青春丈量星空,将拳拳报国心化作导航定位领域的一座座丰碑。他带领团队在北斗卫星导航的未知海域中劈波斩浪,攻克了一道道导航定位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他研发的PPP-RTK星地一体化服务,从极地科考的皑皑冰雪,到“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家的广袤大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悉心培育了一批批青年才俊,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师者的责任与担当。仰望星空,北斗璀璨;脚踏实地,行者无疆。李星星用他的执着与智慧,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书写着属于中国科研人的浪漫诗篇。

近日,李星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近年来,李星星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针对卫星导航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展开系统研究。在卫星定轨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高/中/低轨卫星联合定轨统一数学模型,显著降低了对地面测站的依赖;在精密定位理论方面,提出多频率多星座精密定位理论与方法体系,通过信号偏差识别分离、大气误差建模补偿、非差模糊度快速固定等一系列创新方法,为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在快速精密定位技术方面,研究团队提出的区域参考网增强的PPP-RTK快速精密定位模型,更是将初始化时间从数十分钟缩短至数秒,解决了PPP时效性不足的问题。这些研究工作为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李星星研发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华为、腾讯、小米、吉利等行业领军企业,也为测绘遥感、灾害监测、铁路勘探、精细农业等重要领域贡献了技术力量。

作为太阳集团tyc4633副院长,李星星注重将前沿科研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多人次获国家级人才计划、基金资助等,指导的学生团队也在学术创新和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

“北斗不仅是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李星星将这句话铭刻于心。他的研究成果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参与国家提供PPP-RTK星地一体化服务,不仅深化了中国导航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更稳固了中国在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中的核心地位,也翻开了中国技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崭新篇章……


《湖北日报》|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星星:让北斗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选择正确的方向,坚持必见成效。”这是太阳集团tyc4633副院长李星星的奋斗“公式”。

他怀揣科技报国初心,解决了我国PNT(定位、导航、授时)领域“卡脖子”技术和国际导航领域难题,在卫星精密定轨定位与多源融合智能导航领域作出创新性贡献,显著推动了卫星导航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李星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让精度达到厘米级

低轨卫星,是李星星的研究重点。

“与中高轨卫星相比,低轨卫星信号衰减更小、抗干扰能力和穿透能力更强。”李星星介绍,低轨卫星飞行得非常快,能让定位效率更高、定位速度更快。

为将这一特性运用于实际,李星星带领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深入钻研,直面卫星定轨精度受限、钟差估计效率低下等严重制约北斗系统性能的核心问题。

他建立的高/中/低轨卫星联合定轨统一数学模型,仅需少量中国区域测站便可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导航卫星定轨,显著降低了对地面测站的依赖。

“我们建立的这一模型能把高轨、中轨、低轨混合在一起兼容考虑,充分利用已有的高轨、中轨、低轨来实现更高精度的卫星轨道的确定。”李星星说,一般计算卫星的位置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布设监测站,通过低轨卫星可变相实现“全球分布”,弥补中国无法海外布站的短板。

此外,他还创建了区域参考网增强的PPP(高精度但耗时)-RTK(快速但需基站)快速精密定位模型。

“以前我们地面要实现普通标准的卫星导航,自带的服务只能实现米级定位精度。”李星星解释说,在高精度定位领域,以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PPP方法,优点是定位精度很高,但用时长,可能需要15分钟甚至半小时才能得到厘米级的精度;另一种是RTK技术,它能在几秒钟之内得到厘米级定位,但需要在旁边建一个基站。

而李星星提出的PPP-RTK广域精密定位方法,可以将初始化时间从数十分钟缩至数秒,实现我国北斗高精度导航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国际影响力。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为他颁发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大地测量领域首位获得者)时,在颁奖词中肯定他“在卫星精密定轨定位领域作出了创新性贡献,显著推动了卫星导航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

“甘坐冷板凳”

“甘坐冷板凳”是李星星团队一以贯之的科研态度。

“有一次,学生和我讨论,认为现有很多软件技术较为陈旧,不太适应目前需求,希望能开发一个综合科研平台。”李星星坦言,开发一个这样的平台需要很多资源投入,需要很多时间、精力,尤其需要科研工作者静下心来去钻研。

仔细考虑后,李星星认为学生的建议可行,组织团队投入开发。这个团队投入8年时间,包括博士后、博士、硕士近百人参与其中。大家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完成开源平台GREAT(GNSS+REsearch,Application and Teaching)。

在李星星的带领下,团队不仅深耕北斗系统的技术突破,更聚焦惠及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重要方面。

团队技术所支持的高精度服务与产品在我国极地科考任务中,面对冰雪覆盖、强风肆虐以及复杂多变的极地地形,展现了其尖端的技术实力和卓越的可靠性,以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能力,为科考任务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他们的技术成果在华为、腾讯等行业巨头的高精度导航服务中广泛应用,助推了国产高精度导航芯片的应用,为川西地区的电力设施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

“我们做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不仅是为了学科发展,也是为了国家产业建设。”李星星说,他将始终以最高昂的热情、最充沛的状态与最仔细的态度面对科研工作,勇担强国复兴使命。



来源:《中国青年》2025年第8期23页

    《湖北日报》2025年5月4日2版

整理:吕智

审核:胡俊英